學院趙曉麗教授在國際能源環境類頂級學術期刊JAERE發表論?

近日,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麗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 (JAERE)上發表合作論文“Impact of charging price subsidies on the charging behavior of heterogeneous electric vehicle drivers: Evidence from Beijing”。這項研究的合作者為美國馬里蘭大學邱月明教授,合肥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陳浩然博士以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鄧雅芮博士生,陳浩然博士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
JAERE是國際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家協會(AERE)唯一的官方研究期刊,具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和獨特地位。該期刊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與《政治經濟學雜志》、《法律與經濟學雜志》等頂級期刊共同納入其核心期刊包。JAERE匯聚了全球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領域的頂尖學者擔任聯合編輯,包括三位前JEEM主編、兩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五位AERE Fellow獎獲得者等25位世界級經濟學家。作為AERE全力支持的新旗艦期刊,JAERE代表著能源與環境經濟學領域的最高學術水準。JAERE為雙月刊,近兩年平均年發文量僅為53篇。
這是我院教師以第一作者身份今年在JAERE上發表的第二篇論文。近年來,學院教師在UTD24、FT50、PNAS、Cell 姊妹刊、Nature子刊、JEEM等國際公認頂級學術期刊獲得持續科研成果發表,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管理學科建設。
DOI: https://doi.org/10.1086/739399
、
研究摘要:
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可能產生的集中充電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重大挑戰;同時,電動汽車被視為流動的儲能設施,電動汽車反向充電(V2G)有利于解決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此背景下,研究如何通過價格激勵手段促進電動汽車充電行為時空優化對于構建安全、穩定的新型電力系統至關重要。
本研究利用北京 2020 年的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數據,基于雙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了電動汽車充電價格補貼對商業司機(網約車司機和出租車司機)和私人司機的差異性影響。結果表明,每千瓦時 0.4 元人民幣的充電電價補貼使平均每日的電動汽車充電量增加了25.29%。其中,商業司機和私人司機分別增加了59.68%和 12.22%。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價格彈性為 -0.95(充電電價下降1%,充電電量上升0.95%),其中,商業司機充電價格彈性(-2.24)遠高于私人司機(-0.46)。因此,應區分不同類型的電動汽車實施差異性的充電電價補貼政策以提高政策效率。比如,若在谷時實施充電價格補貼(商業司機偏好此時段充電),則更有利于促進電網安全運行。研究還發現,若在北京實施谷時段充電補貼,2030 年可減少約12,089 噸的年度CO2排放量,產生約 306 萬元環境效益。
作者簡介:
趙曉麗,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導,副院長,校“石大”學者領軍型人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持人,榮獲北京市“四個一批”人才稱號和“北京高校優秀本科教學管理人員”等榮譽稱號。研究領域:能源經濟管理,能源結構轉型的協同機制,環境管制與可持續發展。在國際能源環境類頂級期刊JAERE(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FMS A類期刊Ecological Economics, Transport Policy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指定A類期刊《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國管理科學》等國內外經管類高水平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100余篇;以排名第一身份榮獲國家能源局軟科學研究二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等多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兼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能源資源系統工程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主持國家級基金項目8項,出版專著4部。近五年連續獲評斯坦福“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和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