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剧高清无广告播放网站 ,av免费网站_高清全集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星光

郝世杰:天道酬勤 志遠篤行

 

 

郝世杰第一次為石大師生了解,是在2013年。那年3月,《Science》刊發(fā)了中國石油大學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崔立山教授研究組作為第一作者單位撰寫的論文“A Transforming Metal Nanocomposite with Large Elastic StrainLow Modulusand High Strength”(《一種超大彈性應變、低彈性模量及高屈服強度的相變金屬納米復合材料》),這是中國石油大學的名字第一次出現(xiàn)在這本世界頂級綜合類學術期刊上。郝世杰,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那時,他還是崔立山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郝世杰,1984年出生,2013年博士畢業(yè)留校成為理學院的一名青年教師。短短幾年間,他被學校破格聘為崗位教授,入選了學校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先后獲得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的項目資助,近日又成功入選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項目。

在很多人的眼里,郝世杰很幸運,成長道路可謂一帆風順。事實上,在看似順風順水的幸運之路上,恰恰是他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是他對學術的執(zhí)著追求,讓他在重要的關口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把握住了寶貴的機遇。

2003年到2007年,郝世杰在東北林業(yè)大學學習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連續(xù)四年獲得校一等獎學金。當時工科專業(yè)的學生讀研究生深造還沒有成為熱門選擇。當同學們紛紛選擇就業(yè),開始尋求穩(wěn)定的生活時,郝世杰報考了金屬材料領域的研究生,進入中國石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

從高分子材料領域跨入金屬材料領域,這是一段艱苦求學的經(jīng)歷。在研究生一年級,他補修了多門金屬材料方向的大學本科基礎課程,同時努力完成了金屬材料方向研究生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在研究生二年級時,他被保送中國石油大學材料學專業(yè)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崔立山教授從事新型金屬復合材料的結構功能特性研究。20089月,他因為成績突出被學校選送到中國國家電子顯微鏡中心進行博士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在此期間,他將在國家電子顯微鏡中心學習到的新知識與中國石油大學材料系的研究方向相結合,創(chuàng)建了納米線增強記憶合金原位復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20103月,他再度因為成績優(yōu)異被學校選送到美國Argonne國家實驗室進行博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在美國聯(lián)合導師RenYang教授的指導下,從事高能同步輻射技術表征復合材料微觀結構演變方面的研究。高能同步輻射大科學實驗裝置是科學家們公認研究復合材料結構與性能關系的最有效工具,然而,由于此類大科學實驗裝置需要巨額運行經(jīng)費和超高科學技術水平,目前,世界上只有三臺高能同步輻射大科學實驗裝置在運行,分別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美國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高性能同步輻射大科學裝置的使用機時安排非常緊張,郝世杰每年可以申請到4次實驗時間,每次5天,每次實驗前他都會在實驗室里準備好五天的食物,在實驗室不分晝夜連續(xù)工作五天,餓了就吃點面包,困了就趴在實驗臺上休息一會兒,想盡一切辦法利用僅有的實驗機時獲得更多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外,他還幫助中國石油大學材料系的師生們利用高能同步輻射實驗裝置測試了大量實驗樣品。除了利用自己申請的同步輻射實驗機時,他還經(jīng)常在深夜到實驗室去,在別人累了需要休息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利用高能同步輻射裝置盡可能多地幫助中國石油大學材料系的師生們測試實驗樣品,獲得更多重要的實驗數(shù)據(jù),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在美國近三年的時間里,他夜以繼日地學習,潛心科研,并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國際學術大師進行學術交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國外導師和其他合作者的高度評價。他參與的研究成果,發(fā)表在了國際頂級綜合類學術期刊《Science》上,并入選了“201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填補了人類目前正在使用的陶瓷、金屬和高分子三大類工程材料力學性能的空白區(qū)。

郝世杰始終堅信“天道酬勤”,相信付出總會有回報。他總愛引用愛迪生說過的話: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留校任教后,郝世杰主講了本科生必修課程“材料現(xiàn)代分析測試方法”和研究生必修課程“材料學科前沿”,還負責本科生的工程實踐課程“認識實習”。如何上好這些課程,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及求知欲望,對郝世杰這樣一名剛剛任教的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為了能夠盡快掌握講課技巧,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他除了參加學校安排的教學培訓外,還多次旁聽學校教學名師的授課,找教學專家請教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他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并在第一學年的教學效果評議中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

郝世杰還主動擔任了材料系2013級本科生的班主任,他經(jīng)常會找學生談心,對他們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鼓勵他們好好學習。他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指導的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課題入選了國家級優(yōu)秀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

在研究生教學中,他總是力求將自己所了解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動態(tài)及時地介紹給學生,盡量使學生獲得先進適用的專業(yè)知識,并拓寬他們的專業(yè)視野。針對研究生專業(yè)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他一方面要求基礎薄弱的研究生及時補修本科生的有關專業(yè)課,另一方面在教學方法和授課藝術上下大功夫,不僅深入淺出地詳細講授課程的重點內(nèi)容,而且采用了啟發(fā)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力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一絲不茍地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他利用了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忘我地開展科學研究。在他的時間表上,沒有節(jié)假日,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幾年如一日。就是憑著這種執(zhí)著的刻苦鉆研精神,近五年,他已發(fā)表學術論文35篇,申請發(fā)明專利6項,在高性能金屬復合材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一路走來,郝世杰潛心科研創(chuàng)新,傾心教書育人,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開創(chuàng)性的學術成績,也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他說:科研之路從來都不是獨行之路。青年教師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學校的培養(yǎng)、前輩們的指導,更離不開自身的不懈努力。干事業(yè)就如逆水行舟,只有不斷地努力,不驕不躁,踏實勤奮,才能以更優(yōu)異的成績?yōu)閲业目萍紕?chuàng)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