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剧高清无广告播放网站 ,av免费网站_高清全集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星光

【青春向上】董蕓菲!你笑起來好像一個小太陽!

從家鄉河北到云南省南華縣,跨越2000余公里,整整365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董蕓菲說“支教是用一年青春在祖國角落種下春天”,她與學生的故事書寫在彩云之南。

640.jpg

董蕓菲,外國語學院國際中文教育專業2025級研究生,現任2025級語言學黨支部書記,曾服務于云南省南華縣思源實驗學校,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北京市優秀學生干部、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志愿時長累計達1251小時。

2024年8月,董蕓菲踏上了從河北開往云南南華的列車,駛向云貴高原的層巒疊嶂,她的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云南省南華縣,這個在地圖上需要放大數倍才能找到的縣城,是她要支教一年的地方。

從26個字母開始的“攻堅戰”

640 (1).jpg

作為中石大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董蕓菲負責教授七年級英語課程。在南華縣思源實驗學校的操場上,董蕓菲第一次見到了她的學生。孩子們的眼神清澈明亮,讓她對即將到來的支教生活充滿期待。

想象很快被現實打破。第一堂英語課上,董蕓菲精心準備的教案毫無用武之地——后排的男孩漲紅了臉把“B”念成“比”,前排的女孩握著鉛筆半天寫不出一個完整的“a”。理想中的“立竿見影”,在現實里卻是“水滴石穿”的漫長。

董蕓菲選擇從零開始。為了讓基礎薄弱的學生更有效地學好英語,她創新了教學方式:單詞接龍讓課堂氣氛活躍,情景模擬則讓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大膽開口。她還從每月的生活費中省出一部分,購買卡通貼紙和小獎品,制定了獎勵規則。漸漸地,課堂上的變化越發明顯。曾經低頭躲避提問的孩子開始主動舉手朗讀,下課鈴響后總有幾個學生圍著她追問:“老師,下次還玩單詞游戲嗎?”

640 (2).jpg

期末考試后,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進步。更重要的是,他們眼里多了對知識的渴望,那是比分數更珍貴的東西。

載著夢想起飛

640 (3).jpg

為了深入了解學生,董蕓菲購置了一輛二手電動車,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家訪。山里的路崎嶇難行,特別是夜晚,只能依靠月光辨認田埂小路。但每次家訪,她總能遠遠看見黑暗中有光點在晃動——那是孩子們提前拿著手電筒在路口等候?!袄蠋?,我怕你找不到路?!焙⒆觽冃系哪嗤痢窳税虢氐难澞_,都讓她感動不已。

隨著支教生活的深入,董蕓菲也希望用更多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之余,能勇敢地說出心中的夢想。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她帶著彩紙走進教室,教孩子們折紙飛機。孩子們趴在課桌上,認真地在紙飛機上寫下“想考去中石大,像老師說的那樣去看天安門”“希望爸爸媽媽能多回家看看我”“想讓奶奶的病快點好”……在操場上,五彩的紙飛機像一群小鳥,在藍天下劃出優美的弧線。有個孩子拉著她的衣角小聲問:“老師,飛機能把我的愿望帶給爸爸媽媽嗎?”董蕓菲說:“會的,風會把你們的心愿送到想去的地方?!?/p>

640 (6).jpg

在告別中看見成長

640 (7).jpg

在一年的支教生活接近尾聲時,董蕓菲在最后一節課上拿出了特意從中石大帶去南華的學士服。“穿上它,你們就像提前成為了大學生?!彼脑捯魟偮?,孩子們就自覺地排起了隊,小心翼翼地套上學士服。穿上學士服的瞬間,大學的概念從抽象名詞變為可感知的具體體驗,夢想也因此變得可觸摸、可相信。

令董蕓菲意外的是,孩子們也為她準備了特別的告別禮物。拉開黑板,“得遇良師,301天”幾個大字映入眼簾。孩子們送上了按滿全班手印的相框,還有無數寫滿心里話的紙條:“老師,你笑起來像太陽?!薄袄蠋?,等著我,我會努力考去北京。”......

踏上歸途的列車,董蕓菲翻看著手機里的照片:課堂上積極舉手的身影、比賽拼積木時專注的模樣、放飛紙飛機的瞬間......每一張都記錄著這段特殊的支教時光。

“支教是用一年青春在祖國角落種下春天?!倍|菲說,“那些飛向云端的紙飛機,載著孩子們的夢想與我對教育的敬畏,終將在未來綻放成漫天星河?!?/p>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加強社會力量幫扶等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南華所需、學校所能”,依托高校資源優勢,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和資金,認真做好對口云南省楚雄州南華縣的定點幫扶工作。

學校高度重視教育幫扶工作,堅持扶智與扶志相結合,持續選派研究生支教團,為當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學校于2021年向南華縣派遣首屆研究生支教團,2022年成功入選“中國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實施高校,五年來,共有15名成員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奔赴南華縣書寫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答卷。

在第一課堂中,研支團成員授課時長超1萬學時,服務地七成以上學生的成績顯著提高;在第二課堂里,組織開展“紅色宣講”“石油科普”“生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有效提升。自2022年起,研支團成員面向全校學生發起“云端筑夢”線上支教活動,帶動700多名志愿者,對接中小學生4000余人,志愿時長達13444.5小時。


(編輯  王以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