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學思踐悟,青春篤行!中石大機械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向“新”向“實”
發布時間:2024-08-20 | 來源: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 | 瀏覽量: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理解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的戰略部署,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開展了以“學思踐悟實踐啟航,青春篤行彰顯擔當”為主題的“青春+青篤”系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學院立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99支,學院重點團隊10支,20多個項目入選“三下鄉”、篤行計劃等專項行動,涉及鄉村振興、科技教育、促進就業、社區服務、非遺傳承、校友尋訪等多個領域,學生足跡遍布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開展活動近160余次,累計形成實踐報告、視頻、新聞推送等成果超200個,同學們在行走中感知中國、增長才干。
“鄉”遇仲夏,向“農”而行
鄉村振興呼喚新青年使命擔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新時代青年發揮著主力軍作用,而實踐的過程也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青系油緣,筑夢鄉振”實踐團來到了內蒙古赤峰市馬鞍山村和馬鞍山林場,了解村政府依托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葡萄種植、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的做法,通過科學種植和管理,葡萄園綠意盎然,果實累累,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先鋒探源·薪火相傳“實踐團來到新疆尉犁縣達西村開展調研,幫助村民采摘紅杏、利用新媒體推廣杏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助力農民增收。”油子‘E+’”實踐團走進北京市通州區西槐莊村科技小院,體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實地考察農產品大棚,與村民同勞動,傾聽海軍老兵、赤腳醫生及老黨員的鄉土故事,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創意命名打造“青夢驛站”創客小院,通過直播推介為西槐莊村特產小柿子、西瓜插上網絡翅膀。


從“新”探索,向“質”而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為探索能源行業的前沿領域發展,了解能源如何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石油先鋒成長營“向未來”分營實踐團成員走進中國石化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等油氣核心產區,參觀CCUS技術工藝與設施,學習油田工業生產回收的二氧化碳運輸、加壓、回注地層并實現驅油與封存的全流程,深入一線探尋我國綠色能源轉型之道;“先鋒探源·薪火相傳”實踐團走進新疆塔里木油田,觀摩亞洲第一最深直井——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傾聽這一偉大成就背后的故事。

就業筑夢,向“實”而行
機械學院獲批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20余項,組織6支隊伍前往北京、株洲、杭州、東營、高密、大慶開展就業能力提升主題社會實踐。學生深入企業一線,在北京塔洛斯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濰坊豪邁股份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杭州豐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等研究與技術企業參加實訓項目,了解技術發展趨勢,學習研發和項目管理經驗,為后續就業明確學習方向。在東營名校師生山東城市行暨”產教融合“博士研究生實踐團活動中,博士生實踐團深入東營市各大企業,了解行業發展現狀與用人需求,與企業領導和行業專家面對面深入交流,將在能源產業一線獲得的寶貴經驗融入到未來科學研究當中去。


青聚社區,向“凈”而行
細微之處見文明,點滴善舉樹新風。機械學院組織20余支隊伍深入社區,學習“黨建引領、共治共建、融合治理”原則指導下的社區建設情況。“礪行青春,悟道新知”實踐團成員走進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河濱路社區、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徐庶社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北楸社區等,探索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區治理模式。“青行社區展風采,同心協力強基層”社會實踐團成員與河北省滄州市蔡御社區工作人員共同策劃普法活動,以問卷為媒,將志愿服務、政策解讀、法治普及與反詐宣傳融為一體。”青助社區行“實踐團成員來到昌平區東關南里社區,通過現場宣講、發放小冊子等方式向小區居民科普文明養犬的責任與意義,協助促進社區文明養犬意識傳播。

情系教育,向“愛”而行
科技強國,教育先行。“匯聚‘青’力”實踐團來到學校對口幫扶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實踐團成員們通過宣講等活動帶領南華思源實驗學校的孩子們走進知識海洋;“青春+”星火實踐團隊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章汗小學開啟第6年支教之旅,通過特殊見面會、機器人科普、趣味運動會、同唱一首歌等活動打開大山孩子的夢想之窗,讓愛傳承,為夢成長;”星扶計劃“實踐團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彩虹村莊康復中心開展孤獨癥兒童關愛活動,通過開展感官課堂、親子運動會等趣味豐富的活動為”來自星星的孩子“送去關懷;星火“希望之夏”實踐團隊在昌平區城北街道辦事處開辦了語文閱讀方法和作文寫作技巧、人工智能科普等10門課程,豐富孩子們的暑假生活。


尋脈非遺,向“藝”而行
非遺文化是傳統與創新的完美結合,既保留了古老的技藝和文化,又加入現代的審美觀念與先進技術,展現出了獨特而富有活力的藝術風貌。“青系油緣,筑夢鄉振”實踐團走訪紅山蒙古族非遺傳承所,在蒙古族紙藝(紅山紙藝)非遺傳承人薩仁老師的指導下體驗蒙古族剪撕紙藝術。“弘揚馬欄之紅,助力旬邑之綠”實踐團前往旬邑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參觀旬邑特色剪紙文化—剪貼畫;“文澤四方”實踐團來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至善彝繡館和刺繡加工廠,在非遺傳承人丁蘭英的指導下體驗南華彝繡的魅力與精細。油子“E+”實踐團走進昌平區十三陵鎮澗頭高蹺秧歌博物館,采訪非遺傳承人,親身體驗高蹺魅力并制作高蹺主題系列文創產品。“京瓊一線”實踐團拜訪了海南剪紙非遺傳播人黃海桃老師,傾聽她對剪紙藝術的熱愛。通過對非遺文化的了解,堅定了實踐團成員們保護與弘揚非遺文化的決心。



尋訪校友,向“賢”而行
見賢思齊,崇尚榜樣,中石大優秀校友以艱苦奮斗、勇于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新的時代下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更深刻地感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機械學院組織7支社會實踐團開展校友尋訪活動,尋訪校友20人,撰寫校友故事5個。在新疆塔里木油田輪南油氣田工作的2017屆校友梁士佳向先鋒探源·薪火相傳實踐團成員講述了他扎根荒漠的決心和“沙漠荒志向不荒,風沙大決心更大”的堅定意志。

溫情傳遞,向“暖”而行
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進家校協同育人,機械學院組織教職工家訪團前往貴州、山東、江蘇等地走訪學生家庭20余個。家訪團向家長們反饋了學生的在校表現情況,深入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和成長需要,為學生和家長細致地講解了助學貸款、獎助學金、服義務兵役等政策,解答了專業就業前景等方面的困惑,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業職業規劃指導和五育全面發展建議,努力打通家校協同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給學生信心,讓家長放心。
(編輯 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