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剧高清无广告播放网站 ,av免费网站_高清全集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聚焦

【中國藍國際】紀錄片《沈括》登陸浙江衛視|第二集《萬象歸理》

640.jpg

從出使遼國到率兵西征,從民族英雄到流放之臣,從聞見知物到科學巨人,沈括的一生三起三落、毀譽參半。一本《奉元歷》,一卷《天下州縣圖》,一部《夢溪筆談》,他被稱為“以近世之科學治科學者”,但在他的官宦生涯中,也曾被王安石罵作“小人”,被宋神宗稱為“邊臣不可信”,至今還背負著“烏臺詩案始作俑者”的千年污名。真實的沈括究竟是什么樣的?

第二集《萬象歸理》

公元1075年,決心追隨王安石的沈括,憑借其非凡的實干能力,贏得了深入參與大宋政治的入場券。

沈括受命出任回謝使,出使遼國,宋遼雙方唇槍舌劍,進行了六輪談判,非常艱苦。沈括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取得了宋遼關系史上一次難得的勝利。

沈括還將出使的情況,包括沿途所經過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以及與遼國交涉的來龍去脈,事無巨細地記錄并整理成書面材料《熙寧使虜圖抄》,回國后呈報給了朝廷。

640.png

“沈括在軍事上另一項成就,就是提出軍用地圖的測繪方法,是不是能用立體的方法、按我們現在講就是多維的方法,顯示出地形的高低,正是我們現在地形圖最早的雛形。”

從二維平面圖到沈括的三維沙盤,再到如今的數字化、智能化、實時化、全息化地圖,制圖技術仍在不斷進步。

640.gif

這次經歷讓沈括燃起了一個念頭,他想將山河大地精確地記錄到紙筆之間。這個想法得到了神宗的認可,這就是后來的《天下州縣圖》。

從遼國回來后,1075年12月,沈括被任命為翰林學士,權發遣三司使。三司使是宋朝負責財政的最高官員,權大事重,號為“計相”,沈括的政治人生走向巔峰。

640 (1).gif

沈括提出了“錢利于流”的貨幣理論。他認為,錢如果藏著不用就是“死錢”,要想增值,就必須把它投放到流通領域。沈括晚年在撰寫《夢溪筆談》時提到,這些經濟政策執行了幾十年,如今有了好的結果,他內心感到無比欣慰。

除此之外,沈括對宋朝的經濟發展還有一個意外的功勞。他首次詳細記載了濕法煉銅工藝。哲宗年間,朝廷曾利用這種方式大規模鑄造社會流通的銅錢。

640 (1).png

“這種濕法相對于火法來講,就會節省很多成本,利用自然存在的膽水能夠提取銅,這種生產的工藝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是第一個在中國實現的。”

如今,這一古老工藝發展為現代濕法冶金的核心理論,被廣泛應用于銅、鋅、鎳等金屬的提取。

與此同時,熙寧變法已然進入第七個年頭,以王安石為首的革新派與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之間的斗爭愈發激烈。

640 (2).png

“黨爭是北宋政治的一大特色,綿延于整個11世紀,這一場新舊黨爭的核心問題,在于選擇朝廷的角色和地位。王安石是主張富國強兵、建立大有為的朝廷,而司馬光則追求富民,要遏制遏制朝廷的擴張,提倡應當精省財用,讓公家和私人各司其職、各謀其利。”

在此期間,沈括經歷了兩件政治大事,一是提出修改熙寧變法中的免役法,最終導致王安石對其的厭棄;二是卷入了蘇軾的烏臺詩案,讓大眾產生近千年的誤解。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640 (2).gif

在宋朝,殷實的上等戶需要定期到官府服徭役。新法廢除了這個制度,改為征收役錢,并擴大了征稅面,原本不需要當差的鄉村下等戶,如今也要交錢。

為此沈括上書,提出差雇并行的建議,將民眾分為重役、輕役和無役三等,讓有錢的人出錢,沒錢的人出力。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修改意見,但王安石并沒有采納。1076年10月,二次拜相的王安石再次下臺;11月,沈括又向新宰相吳充匯報了這個建議。

640 (3).png

“沈括就遭到了當時的侍御史知雜事蔡確的強烈攻擊,在王安石時代的時候,你是跟著風走的這一撥人,現在王安石下臺了,吳充在做宰相,你竟然提出政策的改變。我們斷不能因此認為沈括真的是小人,小人只是潑在他身上的臟水。”

1079年,當時的御史就上書彈劾蘇軾,說他寫詩暗諷朝政,導致蘇軾被關進御史臺的監獄。由于御史臺也叫烏臺,所以這件事被稱為“烏臺詩案”。

宋人王铚在他的《元佑補錄》中記載道,沈括在巡察兩浙地區時拜訪了杭州通判蘇軾。兩人酒酣耳熱之際,蘇軾將自己的詩稿贈與沈括。回到京城后,沈括卻把這些詩稿呈送給神宗皇帝。王铚的這條史料成為沈括構陷蘇軾的導火索。但《元佑補錄》本就是野史。

640 (4).png

“現在的研究成果認定烏臺詩案與沈括無關。王铚的《元佑補錄》所列出的證據是孤證,不足為據。”

1080年,西北烽煙再起,朝廷一紙敕令,將沈括派向蒼茫的延州前線,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延川(今陜西西安)。就在那里,他發現了一種液體,他將其命名“石油”并預言其“后必大行于世”,也因此被后世尊稱為“石油之父”。

640 (3).gif

延川石液不僅書寫順滑、墨色濃郁,更不易變色、潤而不枯,成為當時士大夫爭相傳頌的“上品名墨”。

640 (5).png

“沈括在石油發展史上第一次把石油從軍轉為民。沈括因為他有技術,所以把這個(石油)燒了之后,透過一個竹筒,慢慢的這些煙就結在竹筒的璧上。然后他分層把它刮下來,再加上一個秘方,這個秘方沒傳下來,這就是著名的'延川石液'。”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及“(延州)石油至多,生于地中無窮”的觀點,在幾百年后得到了印證。1907年,延安市延長縣城西門外,打出了井深81米且產油較旺的“延一井”,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從此,延安的石油邁入了具有現代意義的開采時期。

沈括到達延州后,立即著手整頓邊防、完善后勤保障制度。盡管名義上是文官掛帥,沈括卻數次領兵打頭陣。公元1081年9月,種諤率領軍隊先發制人,分五路在米脂大敗西夏兵,首戰告捷。此后,沈括留守后方,鎮守鄜延。同年10月,在米脂戰敗的西夏將領梁永能前來偷襲,沈括又率軍親征,再一次擊退了敵人。11月,沈括拿下了隸屬于綏德城的浮圖、吳堡、義合三寨。接連獲得了幾場大勝,軍民士氣大漲。次年二月,因在鄜延路的軍功,沈括授為龍圖閣直學士。

詳情見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5b8cwkS6bKsSZQwJPlIDiQ


(編輯  王以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