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和煦的陽光透過澄澈的藍天,灑下融融暖意。為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進一步加強黨組織建設,11月2日上午,油氣資源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黨總支組織教職工黨員及群眾,奔赴北京市順義區,開展以“踏尋紅色足跡 凝聚奮進力量”為主題的黨建活動。全體人員循著歷史的足跡,共赴一場錘煉初心、砥礪前行的秋日之約。
車隊駛入寧靜的焦莊戶村,深秋的林木已染上層層疊疊的金黃與緋紅,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坐落于此的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則在這份靜謐中透露出歷史的莊嚴肅穆。紀念館前,高大的主題雕塑在陽光下巍然屹立,仿佛無聲地訴說著往昔的崢嶸。
走進館內,光線瞬間轉為柔和而凝重。玻璃展柜內,一盞銹跡斑斑的煤油燈、一把卷刃的大刀、一件布滿彈孔的粗布衣…… 每一件文物都仿佛被時光定格,靜靜地散發著歷史的溫度。黨員同志們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前駐足凝視,圖片中民兵們堅毅的眼神、群眾支援前線的熱烈場面,將大家的思緒拉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最令人震撼的是親身走入地道的那一刻。從明亮的室外躬身進入地道入口,一股混合著泥土和歲月氣息的涼意撲面而來。 地道內燈光昏黃,僅容一人通過,腳下是凹凸不平的原始地面,兩側土壁上還保留著當年挖掘的痕跡。大家時而需要深彎腰,時而需要在僅一米高的狹窄處匍匐前行,手掌觸摸到的是冰冷而堅實的土層。 在地道指揮所、翻板、陷阱等遺跡前,講解員生動的描述讓大家仿佛聽到了當年在此回蕩的警報聲與吶喊聲。這一明一暗的轉換,這一趟躬身前行,讓“人民戰爭”的偉大與艱辛,從書本上的概念化作了切身的、震撼的體驗。
當大家從幽暗的地道重返地面,秋日燦爛的陽光顯得格外珍貴與溫暖。不少同志輕輕拍去身上的塵土,站在陽光下深吸一口氣,臉上充滿了對革命先輩無限的敬仰與感慨。 一位青年黨員動情地說:“只有親身經歷過地道的狹窄與黑暗,才更能理解我們今天所擁有的廣闊天地與光明是多么來之不易。”
這次踏尋紅色足跡的“沉浸式黨課”,讓歷史的厚重與現實的感悟在每個人心中激烈碰撞。地道戰中蘊含的堅守信仰、依靠群眾、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與實驗室攻堅克難、勇攀科技高峰的使命責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