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軍都山,洋洋紅山湖。七秩芳華,弦歌不輟。為獻禮學校70華誕,中石大石油工程學院結合工作實際,以70周年校慶為契機,以“學術校慶、開放校慶、文化校慶、暖心校慶”為基本原則,總結辦學經驗,展示辦學成就,通過“發力、有力、給力、用力、助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匯聚各方力量、凝聚師生校友人心”,打造品牌提升影響,為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
一、高起點謀劃部署,頂層設計發力
年初,根據學校整體工作要求,石油工程學院發布《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70周年校慶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專班設置及各項工作時間節點,制定任務推進表,掛圖作戰。為保證方案高質量落地,學院每兩周召開1次70周年校慶工作推進會,明確工作目標,提高工作認識,細化工作內容,努力從頂層設計上保障校慶工作實效性。

二、高標準統籌實施,組織領導有力
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石油工程學院成立了7個工作專班,構建強有力的組織架構,圍繞“教師”“學生”“校友”三條主線協調推進校慶工作有序開展,強化“三性”:融入性——結合學院特色,將校友工作融入黨建、社會實踐等學院日常,推動校友工作習以為常;拓展性——豐富校友資源,完善校友數據庫,拓寬學術交流空間和就業渠道,助推高質量發展;感染性——突出新聞宣傳,制作一系列有感染力、有家國情懷的新聞宣傳作品,發布報道100余篇,確保提質增效。同時,為營造“全年喜迎校慶”良好氛圍,達到“事事獻禮校慶”工作目標,學院施行校慶工作周報制度,對照任務清單,每周梳理總結,確保壓茬落地。
三、高要求落細落實,日常推進給力
文化校慶——開展一系列文化宣傳活動。石油工程學院結合校慶工作整體安排,將校史和石油發展史相結合,開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主題教育活動,邀請行業領域院士、專家來校舉辦“能源強國,能源報國”公開課等特色活動8場;創作舞蹈《鐵人隊伍永向前》,以藝術為載體,讓鐵人精神代代相傳;學院學生創作并演唱歌曲《石光》,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大美青春 強國有我”2023新時代大美青春校園歌曲大會“2023最佳原創校園歌曲獎”。此外學院完成5.58萬字院史編纂工作,并成功舉辦70周年成就展。

學術校慶——開展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石油工程學院圍繞學?!笆奈濉币巹?、學科規劃和科技規劃等提出“兩深一非”、管網安全、人工智能等重點發展領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緊貼國家重大需求先后舉辦12場學術會議;圍繞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教學發展、管理服務等工作需要,舉辦面向全校的蟒山講壇1場次、學術講座16場次、校友講座12場次;為宣傳學??萍汲晒?,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學院推選了以學校牽頭完成成果為主,市場前景廣闊,具有較高推廣價值的學校成果報告路演11場次。

暖心校慶——開展一系列校友聯絡活動。石油工程學院全力做好校友信息收集工作,通過校友聯絡員,實現校友信息全覆蓋;持續面向學院教師、歷屆輔導員及校友聯絡員征集畢業集體照157張,制作校友畢業照片墻,做到各年級全覆蓋;依托鐵人精神訓練營赴8省地組織校歌傳唱活動,同時組織全國各地校友錄制校慶祝福視頻19條,參與校友200余人;持續舉辦“喜慶建校七十年-基層就業創業校友論壇”9場,邀請1205鉆井隊黨支部書記段永堅、退伍畢業生代表侯同回等典型校友交流分享。


四、高質量工作保障,精準服務用力
校慶日期間,石油工程學院聚焦三“Xin”,在精準服務上用情用力。
用心籌備,熱烈溫馨。學院精心設計并制作了條幅、校友墻、定制可樂和學院吉祥物“桶寶”立牌,安排志愿者100余人,3天時間,累計接待返校校友315人;分別舉辦2003、2006級博士和1995級研究生、1991級本科校友返校交流活動,50余名校友返回母校交流走訪并參觀校史館。


同心協作,共話未來。學院通過舉辦華澤澎書記書畫及東方紅歌舞團演出劇本等捐贈儀式、“同慶芳華七十載?凝心聚力話未來”校慶返校校友座談會及“七秩芳華?共創一流”優秀校友先進事跡分享會,凝聚校友資源、經驗及力量,同心助力學校學院未來事業發展和學科進步。


學術校慶,創新發展。10月1日,學院主辦的復雜油氣工程高端創新論壇召開,共有150余名領導和老師及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出席論壇。論壇“立足油氣、做強油氣”,著力鍛造高水平國家戰略科技支撐力量,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提供戰略支撐。

五、高水平資源匯聚,校企攜手助力
石油工程學院持續開展系列走訪和籌資活動。訪企拓崗方面,共進行12次走訪,覆蓋國企和民企;籌資方面,獲贈愛森公司200萬元、安東集團100萬元及北京九恒質信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學院本科1997級校友徐文熙30萬元共計330萬元現金,及長慶油田抽油機模型、延長油田虛擬仿真裝置。


未來,石油工程學院將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擔當、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為加快建設能源領域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貢獻石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