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剧高清无广告播放网站 ,av免费网站_高清全集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時訊

聚焦全國兩會,中石大干部師生熱議

3月4日、5日,全國政協十四屆次會議、十四屆全國人大次會議分別在京開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干部師生第一時間收聽收看全國兩會開幕盛況,持續關注兩會動態,認真學習政府工作報告,深入學習領會兩會精神,并結合學習工作實際開展研討交流,暢談感想體會。

黨委書記王同奇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事關“十四五”規劃的圓滿收官,事關“十五五”的良好開局,落實今年全國兩會精神意義重大。走過去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工作任務,對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部署,為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明確了重點和方向。要進一步增強建成教育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兩會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和部署上來,深刻認識教育科技人才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充分發揮行業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優勢,瞄準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把好辦學導向、拓展思路理念、瞄準發展重點、深化改革創新、整合優化資源,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把政府工作報告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提出的任務舉措落實落細,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躍上新臺階。

校長金衍表示,今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強國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要緊密結合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重大部署,學習領會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在教育、科技、人才、能源等領域提出的重大舉措。要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前沿,超前布局并持續優化學科專業設置,積極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要創新科研組織范式,強化有組織的科技攻關,培育形成更多引領能源行業發展變革的重大科學發現和重大科技成果;要提升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質量,建設國際油氣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地;要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匯聚凝聚一批能源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要堅持目標引領、任務導向、范式變革,積極解放思想、破除觀念束縛、整合優勢資源,發揮關鍵平臺、重大項目、標志性工程的牽引作用,整體帶動提升學校與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適配度,增強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加快能源領域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步伐,為教育強國和能源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校長助理、克拉瑪依校區校長李軍表示,全國兩會的召開為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錨定了新航向,注入了新動能。校區始終秉持“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務全國、輻射中亞”的辦學定位,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持續推動黨建與業務“雙融合、雙促進”,將紅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引導學生知黨史、明國情,鼓勵他們扎根邊疆、投身奉獻能源事業。統籌兼顧規模增長與質量提升,以“校城融合”為突破口,聯合克拉瑪依市共建“紅山湖”科創谷、新工科教育聯盟等平臺,全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校區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殷切囑托,錨定教育強國目標,以兩會精神為指引,積極探索西部高等教育改革新路徑,在西部高等教育改革中先行先試,在能源科技創新中攻堅克難,以更高站位服務國家戰略,以更切實的舉措賦能區域發展,為服務國家戰略、賦能邊疆發展、培育時代新人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會長、致公黨北京市委常委、昌平區工委主委,北京市僑聯常委、昌平區僑聯主席張強斌表示,作為一名環境領域的歸僑教師,對“十四五”收官之年的今年兩會內心充滿期待,尤為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的部署。國家以科技創新驅動能源轉型,推動清潔能源建設,加快實現“雙碳”目標,體現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承諾。要努力把兩會精神融入本職與兼職工作中,不忘初心,提高參政議政能力,積極圍繞推動首都及昌平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升學校影響力等方面履職盡責、建言獻策。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劉韻秋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對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等部署,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發展的任務和方向,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倍感歡欣鼓舞、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學院要認真貫徹落實報告部署,為推動我國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征途上貢獻力量。

克拉瑪依校區工學院院長魏強表示,回顧2024年,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這離不開每一位科研人員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這對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新的一年里,學院將繼續致力于深化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匯,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色,并提升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能力。未來,將積極探索如何更好地將學術研究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為學生們提供更多接觸前沿科技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將持續關注和支持那些能夠促進國家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助力青年才俊的成長與發展。

石油工程學院教授、國家級領軍人才芮振華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深化能源革命”等部署倍感振奮。作為能源領域碳封存與利用領域的研究與教育工作者,深切體會到國家對綠色科技與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深刻感受到國家在推動綠色轉型中的堅定決心與務實行動。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提質,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推廣、油氣行業低碳轉型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也為“雙碳”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雙碳”人才培養體系的日益完善和高校學科交叉融合的深入推進,未來將努力培養更多兼具國際視野與創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為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孫盼科表示,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引領下,億萬中華兒女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國內生產總值穩健增長,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活力。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基層教師,要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立足產業需求,強化學科交叉和產學研合作,培養更多復合創新型人才;聚焦傳統油氣地質綠色智能轉型,在智能化勘探開發領域開展前沿交叉研究,助力國家端牢能源飯碗,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教育工作者的奮進篇章。

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張睿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認真聆聽了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后深受鼓舞。作為一名教師,特別關注傳統能源轉型以及科技創新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報告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7億千瓦”等數據顯示出我國能源轉型成效顯著,這為科研攻關提供了實踐路徑,也為落實“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指明了方向。未來,將緊密圍繞兩會精神,立足學校在能源領域的學科特色,在“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勇擔使命,以實際行動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大局。

人工智能學院副教授呂仲琪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指出了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體現了國家對于建設教育強國的高度重視。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的一線教研老師,有把前沿知識提取、融合、傳播、轉化的責任,也是加強科學普及和產教融合的紐帶。身在油氣和人工智能交叉特色顯著的一流科研院校,把先進技術快速融入生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重要課題。要把兩會精神與教研實踐相結合,立德樹人,用心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潛心基礎理論研究,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呂慧表示,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作為高校人文社科領域的青年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兩會精神,通過推動文理交叉、文工融合,增強教育的多樣化和實踐性,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賦能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和評價。教育過程既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形成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打造堅實的科學素養,又要鍛煉學生的專注、韌性和個性,形成批判性思維和包容意識,涵養深厚的人文情懷,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建成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曉夏表示,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與相關領域深化改革形成有機整體,這與能源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高度契合。要求廣大教師既要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又要緊扣國家戰略需求推進改革創新。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將認真學習領會報告部署,將能源革命、綠色發展等國家戰略融入思政課程體系,深化產教融合,以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突破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為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的能源行業戰略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貢獻石油高校的思政力量。

克拉瑪依校區文理學院/文化藝術學院教授孫旭東表示,2024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教育領域,國家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推動教育公平和質量的提升。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親身感受到了教育改革帶來的積極變化。特別是在克拉瑪依校區,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動教育教學創新,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石油石化人才,為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展望2025年,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期待。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將繼續保持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教育領域,期待國家繼續加大對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動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作為一名西部高校銀齡教師,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將繼續發揮余熱,堅守教育一線,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西部建設者貢獻自己的力量。

克拉瑪依校區文理學院/文化藝術學院副教授于慧君(華中師范大學援建教師)表示,2024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教育事業穩步推進。作為一名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援建的教師,深感榮幸能夠投身于邊疆教育事業,見證其蓬勃發展。校區教學設施不斷完善,師資力量逐步增強,教學質量持續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局面。學生們在專業知識和國際視野上都有了顯著進步,教育援建意義深遠。展望2025年,期待國家繼續加大對邊疆教育的支持,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和優秀教師投身邊疆教育,助力邊疆教育邁向新高度。作為教育工作者,深知肩負的責任,將繼續發揚奉獻精神,為邊疆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地球科學學院地質工程專業2024級博士生劉浩辰表示,過去一年我國原油產量重上2億噸、頁巖氣開發取得技術突破等成就,印證了地質科技創新的巨大潛力。作為未來油氣勘探的生力軍,將以全國兩會精神為指引,緊扣“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的戰略需求,在儲層精細描述、開發動態監測等專業領域深耕細作,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青春綻放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戰場,為端牢能源飯碗貢獻地質智慧。

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2023級本科生劉桓熒說,“深入推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成為兩會熱議話題。作為全國機器人大賽Robocon一等獎團隊的機械主力,在參賽機器人研發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獲得工業級加工機器的支持,使關節模塊加工裝配效率提升20%。特別是在使用大疆3508直流無刷減速機等零件時,發現國產器件壽命與質量優于進口產品,這正是國家“強鏈補鏈”工程推進的生動注腳。期待未來能夠將國家“智能制造專項技能認證”體系納入人才培養框架,助力更多工科學子通過產教深度融合突破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瓶頸。

石油工程學院石油工程專業2021級本科生王文天表示,這次凝聚國家發展智慧、回應民生期待的盛會,不僅是國家治理的“風向標”,更與青年一代的成長息息相關。兩會在人工智能領域釋放的信號尤為強烈,DeepSeek等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的同時,也推動人工智能加速進入校園。作為一名即將上崗的兼職輔導員,將深入學習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學生工作的新方法,聚焦報告中對于人工智能的導向和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新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工作學習中把握好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克拉瑪依校區石油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專業2022級碩士研究生王乾任表示,全國兩會為國家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也為青年學子的逐夢之路點亮了明燈。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而油氣資源作為傳統能源的核心,其高效開發和利用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專業的研究生,不僅肩負著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創新,更承載著能源報國的使命與擔當。未來,要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能源戰略,以實干精神踐行初心使命,積極聚焦石油與天然氣開發領域的技術難題,潛心鉆研、勇于創新,不懼困難,主動應對攻堅克難過程中的挑戰。用一點一滴的努力成就“突飛猛進”的科技進步,用久久為功的堅持譜寫新時代能源報國的壯麗篇章,為國家的能源安全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



(編輯  劉曉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