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剧高清无广告播放网站 ,av免费网站_高清全集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時訊

高銳院士蟒山講壇第二十九期開講地球物理與深部構造研究

911日下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舉辦第二十期蟒山講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銳應邀作了題為“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測深部構造,揭露地殼演化:古老化石俯沖與新生代碰撞造山”的報告。校長吳小林、副校長金衍,科學技術處、地球科學學院地球物理學院等職能部門和學院(研究院)負責人、師生代表100余人聆聽報告。金衍主持報告會。

IMG_0009.jpg

高銳院士詳細介紹了在不同區域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技術追蹤地殼演化構造過程的方法,從北美大陸、澳大利亞西部太古代化石俯沖帶的例子切入,分享了四川、松遼盆地和雄安地區所反映的化石俯沖和克拉通演化歷史;講述了海拉爾盆地、大興安嶺等中亞造山帶東段揭露的古亞洲洋消亡和增生造山作用;介紹了青藏高原南北緣的深部構造研究所揭示的陸陸碰撞、大陸深俯沖及陸內造山過程;借助熱力學數值模擬解釋了印度大陸地殼深俯沖與地殼生長的過程;解讀了新生代陸內造山——祁連山新生代再隆起動力學之謎。

報告結束后,高銳院士與在場師生就陸陸碰撞、陸內造山的動力、海陸探測的異同點等內容進行深入交流。金衍表示,高銳院士的講解深入淺出,對深刻認識地殼演化的構造過程很有幫助。

微信圖片_20230913093338.jpg

吳小林為高銳院士頒發了“蟒山講壇”紀念牌。

高銳,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1977年畢業于中國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勘探系,1981年獲中國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學碩士學位。

高銳院士長期從事地球物理與深部構造研究在運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青藏高原以及其他大陸巖石圈深部結構及其構造變形成因等領域出了系統性、創新性學術貢獻。提出并命名青藏高原存在面對面的陸陸碰撞新類型,揭示了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碰撞行為與陸陸碰撞深部過程;提出青藏高原北邊界逆沖斷裂(NBT)和龍日壩斷裂是揚子地塊西緣構造邊界,從深部結構約束了青藏高原北緣和東緣的動力學過程;發現隱伏于四川盆地之下的古老俯沖帶,標志揚子克拉通早期曾發生碰撞拼合的深部過程。高銳院士及團隊主持完成了青藏高原3條巖石圈地學大斷面(GGT)綜合地球物理探測,總長度達3500km。主持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超8000km,為中國大陸深反射地震和深部構造研究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  劉曉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