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剧高清无广告播放网站 ,av免费网站_高清全集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聚焦

【教育部官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深度參與零碳產業發展 推動能源高校轉型變革發展

8月28日,教育部官網刊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深度參與零碳產業發展 推動能源高校轉型變革發展》,從“強化關鍵技術創新,提供科技支撐力”“健全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提升人才競爭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培育綠色低碳生產力”等方面報道了中石大深度參與零碳產業發展,深化有組織產教融合范式創新,加速學科專業迭代升級,健全完善人才自主培養體系,促進能源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推動能源高校轉型變革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以下為全文內容: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深度參與零碳產業發展 推動能源高校轉型變革發展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以深度參與零碳產業發展為契機,深化有組織產教融合范式創新,加速學科專業迭代升級,健全完善人才自主培養體系,促進能源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推動能源高校轉型變革高質量發展。

強化關鍵技術創新,提供科技支撐力。探索構建零碳供能體系,聯合頭部企業簽署零碳應用場景合作協議,以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為依托,與地方政府合建省級重點實驗室,與企業共建聯合研究院,形成優質資源貫通創新體系,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要素交叉滲透、相互融合。依托傳統油氣產業與光伏風電耦合,優化改進國家電網配電結構,應用柔性直流輸電、儲能等先進技術,實現綠電直供生產設備及配套供熱、供冷系統所需,構建形成“電、熱、冷、汽、氫”多能互補的能源供應體系,助力傳統工業園區油氣產業脫碳80%以上。聯合頭部企業,圍繞大規模長時儲能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動微電網“綠電直供”模式落地應用,探索形成“分布式光伏/風電離網發電系統+大規模長時儲能系統+多場景應用”的“源—儲—用”一體化用能新模式。挖掘綠色低碳新興產業發展動能,聯合國內外高校,開展綠電綠氫+生物質基二氧化碳合成DMC關鍵技術研究,探索形成從農林廢棄物及縣域光伏經綠色化學品到汽車工業應用的原創技術路徑,提升產品綠色低碳國際競爭力。

健全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提升人才競爭力。優化升級學科專業體系,建立以產業需求為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超常規布局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碳儲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等8個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急需專業,推動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等傳統優勢學科專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孵化新興交叉學科專業方向,成立學科交叉中心,組建跨機構、跨學院、跨學科的創新團隊,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打造學科交叉融合新生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零碳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協同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構建校企協同多元的師資隊伍,推動校企導師協同開展貫通本碩博全過程的學業規劃、學術科研和實踐指導,形成基于前沿交叉融合科研項目的本碩博貫通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眼學科融通,構建“基礎理論+通識課程+專業核心課+選修課程+實訓實踐課”的多模塊課程體系;著眼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構建“興趣—實踐—創新”進階式科研訓練體系;著眼學習模式變革,搭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教學應用場景,搭建AI助教、助學全流程智慧教學創新平臺,打造師、機、生互教互學、虛實結合的新型學習模式。依托“學科線+產業線”雙線驅動前瞻布局開發戰略性新興領域教材,加速推進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教材、線上線下課程及資源庫建設,加速知識更新與共享,探索高等教育新形態。

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培育綠色低碳生產力。推動零碳示范工程落地,吸引國家電網公司在山東東營進行配電網改革示范,推動寧德時代40GWh電池產能落地山東東營,并投資512億元零碳產業園合作項目;聯動能源頭部企業投資開展配電網與新型電力系統、零碳產業園及零碳鄉鎮等示范工程,推動傳統能源產業深度脫碳。推動傳統產業新能源化,通過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將生物質制液化天然氣LNG、電烯氫、電氨等關鍵技術成果就地轉化到產業鏈應用上,促進地方石油化工、鋼鐵、合成氨、甲醇等傳統產業的“新能源化”,實現綠色低碳重構,開辟零碳化工、零碳油區等綠色產業新賽道。探索民用能源模式變革,通過部署分布式風光離網系統,創新應用微電網架構與數字孿生技術,構建涵蓋氫儲能、電化學儲能以及地熱能梯級開發的多能耦合互補的清潔供能體系,驅動民生用能結構系統性變革,打造零碳鄉鎮示范樣板,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路徑。

詳情見鏈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44/202508/t20250828_1410775.html

 

(編輯  王以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