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現發布2025年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申報公告。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加強“絕學”和冷門學科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加強冷門瀕危學科的搶救性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學術研究,確保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有人做、有傳承。
二、目標定位
1.聚焦國家需求。堅持立足國家站位、服務國家需要、體現國家水準,資助對國家發展和文明傳承具有長期性、戰略性、儲備性價值和意義的冷門絕學研究。
2.加強學科建設。著眼推動冷門絕學相關學科長遠發展,每年遴選一批研究領域和方向予以重點支持,推動相關學科領域鞏固學科發展基礎、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優化學科發展布局。
3.扶持學術團隊。立足穩定冷門絕學研究隊伍、加強中青年人才儲備和培養,強化學術團隊導向,重點支持依托人文學科研究基地開展長期合作研究的學術團隊,推動相關學科領域形成結構合理、代有傳承的人才梯隊。
4.擇優滾動資助。遵循冷門絕學的學科特點和研究規律,倡導“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治學精神,對獲資助的學術團隊項目建立定期檢查評估和動態退出機制,對評估合格的擇優予以滾動資助。
三、資助領域
重點支持對國家發展、文明傳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或填補空白價值的學科領域。主要包括:語言文字與歷史研究(重點支持滿文、突厥文、西夏文),古文字與出土簡牘文獻整理和研究,重要歷史文化典籍版本收集與整理研究,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遺存保護研究,石窟寺保護研究,重要歷史文化遺址保護研究,傳統村落、歷史街區、古老建筑保護研究,邊疆民族地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方言與地域文化研究等。
四、資助額度
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分為學術團隊項目和學者個人項目兩個類別,申請人可自行選擇其一申報。學術團隊項目參照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標準,一般每項資助60-80萬元;學者個人項目參照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標準,一般每項資助35萬元。申請人須按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管理辦法》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詳見我辦網站)要求,根據實際需要編制科學合理的經費預算。
五、申報條件
1.申請人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研究導向,遵守國家社科基金有關管理規定;能夠獨立開展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級以上(含)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或具有博士學位。
2.申請學術團隊項目還應具備以下條件:(1)首席專家應當具有正高級職稱、較高學術造詣和較大學術影響力;(2)具有在長期合作基礎上形成的穩定研究隊伍,包括首席專家1人,研究骨干3-5人;(3)團隊成員應當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具備承擔冷門絕學課題或從事其他相關基礎研究的學術水平和開展創新研究的能力,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較為合理;(4)研究團隊相對穩定,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投入課題研究。
3.申請人可結合自身科研優勢,把握研究重點,自擬選題進行申報。申請人須為課題的實際負責人。
4.申請人須提交300字以內的《選題說明》,簡潔明了地說明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5.以博士學位論文或博士后出站報告為基礎申報的,須在《申請書》中注明所申請項目與學位論文或出站報告的聯系和區別。不得以與已經出版成果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成果申請本研究專項。
6.凡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和其他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的學者,不能作為課題負責人申請本研究專項中的學術團隊項目;凡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國家級科研項目的學者,不能作為課題負責人申請本研究專項中的學者個人項目。
六、工作安排
本研究專項實行網絡申報和評審。具體安排如下:
本專項實行限額申報,請各學院10月20日前提交申報書。經學校評審確認申報后,于10月25日零時至10月31日17時,在國家社科基金科研創新服務管理平臺(https://xm.npopss-cn.gov.cn)填報。
聯系人:林青國
電話:89739013
科學技術處
202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