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永旺,男,1975年生,內蒙古四子王旗人。2002-2007年碩博連讀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獲博士學位,2007-2009年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作。2010.03-2011.09在新疆大學參加了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組部第六批援疆干部),2015.08-2016.08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公派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訪學一年。現(xiàn)任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講了《結晶學與礦物學》、《普通地質學》、《地球科學概論》等多門專業(yè)必修和選修課程,指導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國家級)1項(2015,張雙)。主持新型油氣勘探開發(f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博士后基金1項以及橫向科研項目多項,參加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專題2項。在Ore Geology Reviews,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Interpretation,地質學報,地質論評,沉積學報,巖石學報,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地質科學等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1項、新型實用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2項。研究方向:含油氣盆地沉積學、儲層地質學、油氣田開發(fā)地質、天然氣提高采收率。
依托中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鄂爾多斯盆地研究中心科研平臺,和中國石油科學技術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長慶油田特聘首席專家、我國天然氣開發(fā)核心領軍人物賈愛林教授有開發(fā)地質研究、天然氣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長期科研合作。
通信地址:北京市昌平區(qū)府學路18號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盆地與油藏研究中心,102249
電話:010-89733423, 13521575975;E-mail:zyw75@126.com
1. 承擔科研項目:
主持項目
[1] 新型油氣勘探開發(f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致密氣提高采收率機理與新技術”項目專題,致密氣不同介觀流動模擬與開發(fā)優(yōu)化,經(jīng)費200萬,2025-2030;
[2]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項目, 蘇20區(qū)塊開發(fā)特征及產(chǎn)能評價研究, 經(jīng)費46萬,2025-2026;
[3]中國石油集團長慶油田項目,碳酸鹽巖-膏鹽巖層系三維輸導格架建模, 經(jīng)費116萬,2025-2026;
[4]中核集團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項目, 銀額盆地沉積體系及多種能源同盆共存機理及成藏關系研究, 經(jīng)費59.6萬,2024-2025;
[5]中核集團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項目,巴丹吉林-巴音戈壁盆地構造-地層格架研究, 經(jīng)費48萬,2023-2024。
參與項目
[1]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項目-壓艙石工程子課題,米脂-清澗地區(qū)多層系多類型疊合氣藏效益開發(fā)技術對策研究,總經(jīng)費260萬,2024-2025;
[2]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項目-壓艙石工程子課題,連續(xù)砂體控制的透鏡狀致密氣藏精細表征與建模方法研究,總經(jīng)費593.6萬,2025-2027;
[3]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項目,蒙陜氣田米37-米107區(qū)塊煤巖氣儲層綜合研究及氣井開發(fā)指標評價,總經(jīng)費180萬,2025-2026。
2.發(fā)表的文章:
[1] SCI,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alcite Cement in Turbidite Sandstones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22, 96(3):1041–1056. 第一作者.
[2] SCI,Genesis of highly fractionated granite and associated W-Sn-Be mineralization in the Xuebaoding area, Sichuan Province, China, Ore Geology Reviews, 2021, 135(104197):1–18. 第一作者.
[3] SCI,Origin of multiple-phase carbonate cements in the sandstones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Niuzhuang Sag, Bohai Bay Basin, Interpretation, 2021,8(3):83–101. 第一作者.
[4] SCI,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 of hydrodynamics on alteration of orthoclase under reservoir conditions, Carpathian Journa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1, 16(1):251-260. 第一作者.
[5] SCI,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崗巖成因及對哥倫比亞超大陸演化的指示意義,巖石學報, 2021, 37(4):1157-1173. 第一作者.
[6] EI,東營凹陷沙河街組砂巖儲層砂泥巖界面對長石溶蝕的影響,地質學報, 2021, 95(3):883-894. 第一作者.
[7] EI,印支運動啟動的時間:來自云南點蒼山晚二疊世輝長巖和閃長巖的證據(jù),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20, 95(3):883-894. 第三作者.
3.授權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1]發(fā)明專利1項
一種碎屑巖中長石溶蝕程度的定量評價方法,ZL201811000403.0,2020.7
[2]實用新型專利2項
流動體系的巖石溶蝕模擬實驗裝置,ZL2017201051599;
一種新型巖石滲透率測量裝置,ZL2017201016769
[3]軟件著作權2項
基于壓汞法和氮氣吸附法表征巖石孔隙結構軟件V1.0,01512241,2017SR080009;
壓汞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及作圖軟件V1.0,01423935,2017SR031270
3.獲獎情況: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普通地質學野外實習》校級優(yōu)秀實踐教學團隊,排名第二,2024;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第十一屆教學成果一等獎,普通地質實踐教學方法改革與成效,排名第三,2019;
普通地質學野外實習隊連續(xù)3年獲評校優(yōu)秀實習團隊,2017-2019年;
普通地質學-“百門優(yōu)質課程”-金質優(yōu)課,排名第四,2021年;
地球科學學院優(yōu)秀教學獎,201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政府授予“自治區(qū)優(yōu)秀支教教師”,2011.
4.參加學術會議:
Goldschmidt2025 conference, July 5 to July 13, 2025, Prague, Czech Republic.
5.實驗平臺:
本人科研團隊一直負責我校儲層評價實驗室建設和運行。該實驗室擁有高壓壓汞儀、恒速壓汞儀、顆粒熒光定量分析儀(QGF,QGF-E,TSF)等先進科研儀器設備,可開展儲層物性與孔隙結構、油氣運移通道和儲層識別等方面的測試分析工作。目前在樣品測試、數(shù)據(jù)分析及科學研究方面已與國內外多個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油田企業(y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